近日,江西的王某向内蒙古的张某在广州仲裁委发起“在线仲裁”,追回了2000多元的借款。当事人与仲裁员分处三地,如果没有在线平台,高额的成本只能让这起小额纠纷的当事人“认赔了事”。
为这起仲裁提供了技术平台的电子合同服务商法大大介绍,这起全国首例由第三方托管平台推送电子证据的仲裁判例,将为国内大量小额、分散、跨地区的新型互联网法律纠纷开出新的解决模式。
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全国仲裁工作年会上,国务院法制办中国仲裁协会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卢云华介绍,全国仲裁业在向年收案量100万件的目标挺进。
这一目标恐难在短期实现。 2015年,全国244家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一共只有136924件。但仲裁业在国内出现20年多来,案件数量年均增长率高达30%多。另外,2015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951.1万件,在“案多人少”的巨大压力下,仲裁作为纠纷解决的重要机制,其发展空间被法律界看好。
不同于传统的仲裁程序,“在线仲裁”省去了线下跑腿、提交材料等环节,将仲裁的环节全部搬到了线上。
广州仲裁委员会在2007年就已试水在线仲裁,2014年广州仲裁委升级系统,从立案到审理到裁决都在线完成,真正实现了“全程在线”的网络仲裁。
可以想见,能够解决小额纠纷痛点的在线仲裁如果得以推广,或将使仲裁案件数量出现爆炸式增长。但一名商事律师介绍,仲裁案件的管辖来源于合同约定,没有约定就没有仲裁,也就是说商务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仲裁机构,所以网络仲裁关键在于解决管辖约定问题。
根据法大大与广仲的战略合作内容,电子合同服务商法大大在今年上半年引入了广仲的在线仲裁系统,法大大用户在签订电子合同时可自主添加在线仲裁服务。这某种程度上拓宽了当事人进入在线仲裁的渠道。
据介绍,一旦遇到法律纠纷,用户可以调取相关电子合同提交在线仲裁申请,法大大将帮助用户提交仲裁的相关信息并跟进仲裁进度,用户可以在线上完成立案、组庭以及裁决等仲裁流程。
“在这一模式下,申请人从请受理到质证审理再到仲裁庭裁决,全程都可以通过线上完成,高效、便捷地走完仲裁程序,大大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法大大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法务官梅臻律师说。
以近年大热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为例,每完成一个完整的P2P金融项目,就要签订4—5份合同,一旦产生纠纷,跨区域维权就会十分不便。互联网金融服务所呈现的这些难点与痛点,成为了助推法律服务转型的动力。
除了便捷化“在线仲裁”流程,专业的证据托管方还能基于当事人在平台上签订的电子合同提供涉案合同证据资料包,这样一来,将大大降低传统仲裁庭对于电子证据认定的难度。
“引入电子合同系统后,利用第三方平台的技术手段固化网络交易合同数据,可以帮助仲裁加快证据受理速度,进而提升解决纠纷的效率。”“任何一款优秀的互联网类工具型产品,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打破行业原本的壁垒,聚合更多相互关联的行业资源,寻求突破与融合,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为行业构建完整的生态。”梅臻说。他认为,未来,随着电子合同的推广以及互联网模式的深入,“在线仲裁”等线上法律服务也将变得更为常见,并不断改变传统法律行业的服务模式。